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含企业提供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被派送到相应的岗位。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尝试,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能进行这样合作的企业仍较少,参与的学生人数也不多,而且最后能真正被企业选中并最终留在企业的学生不到50%,所以此模式合作成本相对偏高,还不够完善,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5.通过合作,学校聘请企业具有经验丰富的一线能人担任****教师。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适合于市场需要的技能,各高职院校都在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选派或学院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专家到学院****授课。然而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而言,这样的合作很难实施,究其理由,主要是计算机类企业员工数量有限,且每个人都承担了具体的工作,很难抽出人手,企业为了保障自身业务项目进度,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对于提供专业****教师就显得不是很积极,从而导致学院与企业很难达成聘任一线专家到学校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教学的合作。
通过对上述五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而言,探寻一种既能实现双赢又能提高企业合作积极性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路军.从学校本位学习到工作本位学习——****高等教育的模式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梁雯.探索以企业本位的高教校企合作模式[D].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赵志华. 校企合作培养信息化人才若干理由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05.
文章片段: